在中國日報原創(chuàng)新媒體節(jié)目《少年會客廳》錄制現(xiàn)場,俄羅斯00后青年谷尼克,笑得很靦腆。
16年前,谷尼克跟爸媽一起從俄羅斯來到中國北京,開始親近、學習和擁抱中國文化。“2005年,我爸媽就判斷,中國未來潛力會非常驚人,所以來中國定居一直是他們美好的愿望。”時代浪潮滾滾前行,回過頭看,谷尼克爸媽早在世紀初就嗅到了中國經(jīng)濟騰飛的潛能。所以某種意義上,這家人都在touch history(見證歷史),親歷了中國飛速的發(fā)展。
“剛來中國時,我只覺得它古老,神秘。”谷尼克回憶道。
“當時的北京不像現(xiàn)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那時經(jīng)濟還沒現(xiàn)在這么好。”
“但真的感覺只是一轉(zhuǎn)眼,北京直接就成了全世界數(shù)一數(shù)二的頂級城市。”
“我親眼看到所有人的生活,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一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帶領7.5億人擺脫了貧困,再過幾年就要成為世界第一大經(jīng)濟體。”
“我不知道怎么和你表達這種心情,我也不知道有任何其他國家取得過這樣的成果,太不可思議了。我感覺在中國,就好像這里有魔法一樣,每天都在發(fā)生奇跡。”
正在清華大學就讀國際關系專業(yè)的谷尼克,現(xiàn)在完全是一個中國通,一聊起中國來,就打不住地激動,不自覺從靦腆狀態(tài),切換成興奮模式。
2008年,是最讓谷尼克難忘的一年。
那一年,擁有5000年的歷史,世界各國中極少數(shù)維持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中國,第一次迎來了自己的奧運會。也就是這一年,谷尼克踏上了“中國小學之旅”,正式開始學習漢語。
谷尼克爸爸經(jīng)常教育他,來了中國,想要和她一起成長,就要學好這里的文化和語言。“最重要的是,我相信以后全世界都會說中國話。”
2019年,谷尼克爸爸的預言成真了。
俄羅斯正式把中文設為高考選擇之一,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考中文,而且把中文作為第一外語,在小學、初中、高中全程認真學習。
總之,當時谷尼克沒去上俄羅斯的大使館學校,而是選擇在中國的小學就讀。
“我記得剛?cè)腴T中文時非常痛苦,印象最深刻的是和中國同學一起踢球時,我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火急火燎地,只能用俄語嘰里呱啦,鬧了很多笑話。但是我們依然是非常好的朋友,直到現(xiàn)在都是。”
“這一點一直在我之后的生活里得到驗證,我覺得,這是中國人特別美好的品質(zhì)之一,你們總是那么友好善良,又熱情大方,這是屬于高速發(fā)展大國特有的自信。”
2008年北京奧運會,谷尼克和家人去現(xiàn)場觀看了比賽。
“直到現(xiàn)在,我都覺得北京奧運會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沒有之一。”
“當時我和爸爸穿著中國隊的衣服,而我的母親和哥哥穿著俄羅斯的隊服,從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jīng)打心底認為,中國是我們第二個家。”
“在現(xiàn)場的感覺,實在無法用語言形容,我后來看了很多其他比賽,但北京奧運會不一樣,它的能量讓我驚嘆,它是這個偉大國家自豪的一刻。”
在谷尼克的敘述里,我們可以看到,中俄民間的友好,正是在這樣一個個社會的小單元細胞——家庭里生根發(fā)芽。
越來越多的中俄人民,在日常的生活中,體會著它所帶來的溫暖。
“當中國人向我表達友好時,他們會說我們是‘好鄰居’。有時候,我還會教一些人學俄語,他們也特別高興。”谷尼克補充道。
對于谷尼克而言,中國已經(jīng)成為了他真正的家。
這個“家”最令他著迷的,是“她”的傳統(tǒng)文化和悠久歷史。
“我學會了中國書法,練習了中國武術(shù),甚至還掌握了一些中醫(yī)知識。我覺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到哪一個國家都感受不到這種中國獨有的氛圍。”
作為一名中文十級的俄羅斯人,谷尼克也收獲了更多人生奇遇。
“我記得有一次在美國旅游時,在一家華人開的超市,我過去就跟人家說中文,他們驚呆了,最后要結(jié)賬時還不收我錢,和我說,以后一定要中國文化傳播給世界。”
“還有一次在烏茲別克斯坦,有一對中國情侶在那邊旅游,遇到了一些語言障礙,然后我用中文跟他們打招呼,給他們解釋清楚了問題,他們也非常感動。”
這些年,谷尼克還親眼見證了亞太經(jīng)合組織論壇、20國集團峰會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重大國際會議在中國的成功舉辦。
尤其是今年,中俄兩國延長了締結(jié)20年之久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兩國關系成熟、穩(wěn)定、密切,經(jīng)得起任何國際風浪考驗。
兩國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也相互堅定支持。
在新冠疫情爆發(fā)后,兩個國家一直互幫互助,彼此伸出援手,在對方最困難時雪中送炭。
這一切,都極大地激勵了谷尼克,學好國際關系的決心。
后來,谷尼克參加了許多在中國舉行的外交活動,比如上海合作組織和俄羅斯駐北京大使館舉辦的活動。
此外,他還加入了清華大學學生 “一帶一路”協(xié)會。
“等我畢業(yè)時,我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一定能為兩國友好關系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貢獻。”
在學習之余,谷尼克最喜歡的,還是中國的美食。
“我喜歡中國的所有美食,我還是一個重口味,最喜歡吃四川菜,特別是擔擔面。”
在谷尼克看來,中國人最明顯的特質(zhì)除了熱情好客,還非常的吃苦耐勞。
“在俄羅斯,建一個地鐵站用了十年還沒建完,但在中國,十年里都不知道建了多少條地鐵,這真的讓我印象深刻,也非常敬佩中國人的這種‘工匠精神’。”
在俄羅斯眾多的民意測驗中,中國一直被列為是對俄羅斯最友好的國家之一,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俄羅斯人都知道孔子,在俄羅斯最有名的書籍是《孫子兵法》。
來自民間最質(zhì)樸的善意、理解和共識,為中俄源遠流長、深遠持久的友誼打下了深厚的基礎。谷尼克祝愿,希望越來越多中俄人士繼續(xù)深入交流,互幫互助,兩國民眾相互好感增多,傳統(tǒng)友誼日益鞏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