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房企首個“以銷定產”聲音 雅居樂釋放了什么信號?

2021-08-19 13:26:23來源:北京商報  

8月18日,雅居樂發(fā)布了中期業(yè)績報告并于同期召開了線上業(yè)績發(fā)布會。在具體業(yè)績指標上,除關注上半年過半的銷售目標完成率,大多數人的視線都盯在雅居樂毛利同比下降上。雅居樂方面對此也并未過多掩飾,主動把毛利下降放在了業(yè)績公告顯眼的位置。針對毛利下降的原因,其管理層回應稱,“主要由于毛利率較高的項目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單位土地成本較高的項目所占百分比增加”。

毛利問題之外,雅居樂的管理層也罕見向外界透露“以銷定產”的聲音。在樓市下行的大環(huán)境下,雅居樂的“以銷定產”又釋放了什么樣的信號?業(yè)內人士指出,一方面受制于融資壓力,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土地獲取難度系數增加,“以銷定產”也有了合理的“生存”空間。按照理想狀態(tài),如果房企普遍采用這種策略,講究“收支”均衡,這還會進一步促進房價趨于平穩(wěn)。

房企首個“以銷定產”聲音

2021年上半年,雅居樂預售金額合計為753.3億元,同比增長36.7%;累計預售建筑面積48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7%;預售均價15539元/平方米,同比增長14.2%。在售項目為215個,其中包括20個全新項目。

在年初的年報業(yè)績發(fā)布會上,雅居樂管理層曾表示,“2021年,雅居樂銷售目標為1500億元”。上半年,雅居樂順利完成全年預售金額目標的50.2%。

“公司有信心完成今年1500億的銷售目標。”在此次的業(yè)績發(fā)布會上,雅居樂集團副總裁潘智勇直言,無論市場變化如何,年初制定的銷售計劃都將會順利執(zhí)行,不會有所調整。但記者注意到,雅居樂在此次業(yè)績會上卻“更新”了2021年開發(fā)計劃。

據雅居樂集團副總裁王海洋介紹,2021年全年雅居樂預計開發(fā)面積2676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為808萬平方米,竣工面積為870萬平方米,較去年增長21.7%。

“更新”后的開發(fā)計劃中,新開工面積較年初減少了約60萬平方米。對此,王海洋回應稱,新開工面積會隨市場變化進行動態(tài)調整,雅居樂堅持“以銷定產”的推盤節(jié)奏。

這應該是第一次有房企在業(yè)績會上明確提出“以銷定產”。

在樓市下行的大趨勢下,雅居樂的“以銷定產”也似乎來得恰如其分。

記者注意到,與新開工“以銷定產”的節(jié)奏一樣,雅居樂在拿地方面也更講究區(qū)域“安全”,上半年其新增土儲多集中在核心城市群,但不可避免價格要更貴一些。

2021年上半年,雅居樂通過招拍掛、勾地及股權收購等方式,新增22個優(yōu)質項目,持續(xù)深耕粵港澳大灣區(qū)和長三角區(qū)域。新增預計總建筑面積為304.3萬平方米,總土地金額為216.35億元,對應樓面地價為每平方米7109元。

與去年同期相比,雅居樂新增土儲面積有所下降,且拿地價格成倍增長。2020年上半年,雅居樂共新增項目20個,新增預計總建筑面積為375萬平方米,總土地金額為139億元,對應樓面地價僅為每平方米3718元。

“以銷定投”也存在操作可能

以銷定產,涉及了開發(fā)商投資、拿地、開工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如此明確提出來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云祥稱,土地在出讓時就會有開發(fā)周期的規(guī)定,“以銷定產”只不過是“前松后緊”還是“前緊后松”的問題,需要統(tǒng)籌規(guī)劃。當前市場下行、融資收緊,對于房企而言以銷定產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能夠控制自身的風險,企業(yè)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是否采用該策略。

“實際上房地產行業(yè)‘以銷定產’的方式此前就有過,只不過不公開,主要是在市場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以收定支的做法。”肖云祥稱,“以銷定產”的策略,還會影響到投資策略,因此“以銷定投”也存在操作可能。新的市場形勢下,房企紛紛筑牢“安全”護城河,回歸到穩(wěn)健策略,房地產開發(fā)也開始出現“兩極反轉”。

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則表示,“以銷定產”也還是一個理想模式,銷售市場行情變化多端,若是企業(yè)經營圍繞此類銷售的預測進行產品開發(fā),那么往往會比較被動。因為銷售數據變化很快,但要據此形成供應數據,則是需要時間的。而當供應量上來后,可能市場本身又開始降溫了。類似工作甚至會影響銷售和投資節(jié)奏。

“類似模式至少在行業(yè)中是需要推敲和商榷的。”嚴躍進指出,“以銷定產”也有其合理的方面,即要關注購房市場的需求變化。所以研究需求更透徹,那么產品供應等方面會更有精準度。從這個角度看,研究后續(xù)住房市場的消費新動向和規(guī)模,能夠精準進行產品投放,減少去庫存的壓力。

站在房企角度,“以銷定產”模式下,也要防范營銷人員和投資人員拖沓工作的現象,因為這樣的話,可能大家把業(yè)績不好歸咎于外部行情差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到銷售進度,這樣也會造成業(yè)績目標完成面臨壓力。

核心還是現金流穩(wěn)定

“依靠高杠桿、高負債、高庫存實現高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行業(yè)正式由金融紅利時代步入‘管理紅利時代’面對管理紅利時代的淘汰賽,繼續(xù)領先領跑、數一數二,依然是我們不變的追求。”

萬科的行業(yè)“領袖”精神,讓各大房企在接受“白銀時代”的同時,也紛紛開始向管理要紅利。“管理紅利的核心是什么?說來也簡單,無非就是維護好企業(yè)的‘收支’而已。”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指出,未來房地產行業(yè)的變化,只能在“收支”方面做文章,以“收支”來定成敗。要么收入大于支出,要么支出小于收入,其核心就是要保持現金流的穩(wěn)定。

據統(tǒng)計,截至今年7月,2021年全國房地產市場累計調控超過320次,其中,中央各部門的調控政策高達46次,2020年同期只有30次左右。調控頻率之高、波及范圍之廣,遠超于去年同期。

房地產行業(yè)正在擠“泡沫”,各大房企也感受到寒意,拿地策略、融資策略均出現明顯變化。

恰如雅居樂的打法,各大房企也多聚焦熱點區(qū)域和熱點城市,意在降低未來銷售風險。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從歷年TOP50房企取地情況來看,2021年上半年住宅用地取地規(guī)劃建面低于2018年以來歷年同期水平,同比2020年上半年下降18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高于全國水平,但成交金額同比歷年同期達到最高值,比2020年同期增長9%。

謝逸楓稱,一方面受制于融資壓力,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土地獲取難度系數增加,“以銷定產”也有了合理的“生存”空間。按照理想狀態(tài),如果房企普遍采用這種策略,講究“收支”均衡,這還會進一步促進房價趨于平穩(wěn)。

房企“三線四檔”、銀行金融機構“兩集中”以及土地市場集中供地,去年下半年以來多次對房地產市場的管理政策,正在加速房地產行業(yè)變革的步伐。2021年1-7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6428億元,較2020年同比下降13%,累計增速達2018年后低點。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