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京東借集合店拓展線下 電商企業(yè)不斷切入細分市場尋求增量

2022-05-10 08:07:46來源:北京商報  

集合店在瘋狂“集合”,巨頭也盯上了這項業(yè)務。5月9日,京東宣布時尚居家業(yè)務全面升級為“京東新百貨”,還在布局線下門店。此前,也曾傳出,京東投資KK集團的消息。拉客引流、消費高頻等特點,集合店獲得實體招商更多青睞。集合店被賦予更多期待,電商對集合店躍躍欲試還能引發(fā)多少遐想?

京東借集合店拓展線下

5月9日,京東App新增“新百貨”頻道。據悉,京東已完成對服飾、居家、美妝、運動、奢品鐘表等業(yè)務的整合,現有時尚居家業(yè)務全面升級為“京東新百貨”。

點擊進圖“京東新百貨”頻道可以看到,“私人訂制”“定制服務”“520限定”“美好生活季”等關鍵詞,這似乎道明了這項新業(yè)務精品買手集合店的定位。京東方面提到,新百貨頻道對入選商品設置嚴格的準入、流轉和識別標準,入選商品均有專屬“京東新百貨”標簽。

一直以來,時尚家居事業(yè)群以POP開放平臺發(fā)展為主。這也意味著被選入京東新百貨頻道的品牌、商品,有機會借力京東新百貨實體商店進入線下市場。

京東對集合店的野望不止于新百貨這一新業(yè)務。去年7月,有消息稱,京東領投KK集團。KK集團旗下有O2O電商平臺,KK館、KKV等品牌。KK集團的線下門店在填補京東的實體短板。KK集團官網信息顯示,旗下品牌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蘇州等全國多個城市的商圈及購物中心擁有數百家線下門店。

流量與盈利背道而馳

打開社交平臺,HARMAY、X11等占據打卡榜前列。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 GMV 計,潮流零售市場規(guī)模近年來快速擴張,預計將由2020年的1950億元進一步增長至2025年的4750億元,GMV復合年增長率將達 19.5%。

與此同時,零售集合店已經出現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甚至不少購物中心內占得一席之地。集合店、旗艦店、快閃店、首進店等各式各樣“新”概念門店的出現,瞬間變成購物中心吸引消費者的新工具。

相對于高人氣,集合店盈利效果卻沒那么亮眼。就在幾天前,香港證券交易所顯示KK集團上市申請材料為“失效”狀態(tài)。據悉,KK集團于去年11月宣布赴港上市。

看似架起零售網的KK集團,并沒有那么賺錢。KK集團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營收錄得1.553億元、4.637億元和16.459億元,2021年上半年收入16.83億元。盡管營收翻倍增長,但利潤卻不盡如人意。據悉,KK集團2018-2020年凈虧損分別為0.79億元、5.15億元和20.17億元,2021年上半年虧損43.97億元。剔除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等因素,KK集團三年內實際凈利潤虧損4179.6萬元、7695.1萬元、1.71億元,而2021年上半年虧損3846.2萬元。

另外,美妝集合店HAYDON黑洞在上海、杭州、哈爾濱等地的多家門店相繼關閉。諸如此類消息,也昭示著熱鬧的集合店市場將要迎來發(fā)展拐點。

同質化難題待解

面對線上消費市場的紅利殆盡,電商企業(yè)不斷切入細分市場尋求增量。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開設買手集合店可能會是傳統(tǒng)百貨商場轉型的一個途徑、辦法,由于買手集合店的風格比較獨特統(tǒng)一,針對特定人群,而且好的買手是時尚或奢侈品領域的專家,有強烈的預判力,故門店的貨物流轉及對特定消費者的吸引力可能會更高。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認為,買手集合店需要保持較好的更新頻率,不然會給消費者“過時”的印象。而在不斷的更新中,門店會出現庫存壓力,企業(yè)的收益風險偏高。

然而,集合店也將面臨紅海危機。北京看懂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宇軒指出,零售集合店和電商的全面整合,會是未來的一大趨勢。零售集合店由于打破了傳統(tǒng)零售店對于商品品類的限制,可以較為靈活地依據互聯網電商的最新數據去不斷調整自身選擇的商品品類,最大程度上迎合消費者對于市場需求的變化。門店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也可以進一步完善顧客的消費體驗。但零售集合店相對較低的行業(yè)壁壘與產品層面核心競爭力的缺乏,無疑會讓品牌在競爭中被消磨。

標簽: 京東投資KK集團 京東宣布 時尚居家業(yè)務 京東新百貨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