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地評線】東湖評論:警惕“媒介依存癥” 呵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世界觀速訊

2023-04-10 12:47:07來源:荊楚網  


(相關資料圖)

隨著平板電腦、手機、智能手環(huán)等新媒體終端設備的發(fā)展與普及,新媒體對世界的影響與改變越來越大。少年兒童作為新媒體最熱衷的使用者,其生活方式、行為習慣與思想觀念等所受的影響比成年人更深。新媒體是少年兒童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但因為他們自控能力差,更容易沉溺其中,擠壓侵占正常學習、休息時間。根據近期調研發(fā)現,我國中小學生中留守兒童占比超過四成,該群體中擁有手機的占比78%。不少孩子在手機、電腦等新媒介的陪伴下日漸“孤島化”,加上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容易引發(fā)兒童媒介依存癥。該病癥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還會導致其注意力不集中、性情孤僻、思維模式受影響等癥狀。由此可見,媒介依存癥問題不容小覷,需要家長、學校、政府及其他機構多方作為,共同呵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學校奠基石,叩開媒介依存第一門。學校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價值觀和人生觀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在當今這個多姿多彩又紛繁復雜的社會,教師除了給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知識,也應對學生在媒介接觸方面做出正確的引導。教師以身作則,養(yǎng)成良好的媒介接觸習慣,在授課及日常生活中樂于與學生進行經驗分享,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借助校園廣播、校園讀報欄等載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媒介興趣和科學的媒介接觸習慣,合理運用各類媒介。同時,建議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譬如,在學校時禁止使用手機,對違規(guī)使用手機制定相應的處罰;增加日常關愛行動。增設免費座機,方便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與父母交流,增設預防媒介依存心理課堂,培訓在校老師,及時關注發(fā)現學生的媒介依存癥相關表現并及時開導;豐富校園生活,增設運動設施。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將運動、幫長輩做家務也加入家庭作業(yè)范圍內。

家庭破頑石,打破媒介依存硬鐵索。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做負責的家長。于情于理于法,父母都應為孩子創(chuàng)造符合其身心特點的成長環(huán)境。譬如,父母應提高媒介素養(yǎng),做信息的“把關人”,幫助孩子選擇內容,鎖定節(jié)目,解讀信息,并規(guī)定每次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父母在子女監(jiān)護照料、教育引導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自身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擺脫對電子產品的依賴,陪伴孩子一起學習、游戲和玩耍;與孩子互動,給予子女陪伴。少年兒童在與家長的互動中能增長知識、拓展視野、溝通感情、提高認知能力。在生活中,家長可以跟孩子做家庭游戲、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陪孩子閱讀、畫畫,或者帶孩子外出運動、逛公園等,讓孩子擁有幸??鞓返耐?。

社會政府筑堅石,筑牢媒介依存厚柵欄。建立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預防青少年沉迷新媒體,并建立輿情管理機制進行相應的行政引導與監(jiān)控管理。嚴控媒體傳播的內容,篩選健康的信息。對向學生推廣傳播的信息,建立嚴格的篩選管控機制,嚴厲打擊爛俗信息,大力宣傳推廣正向價值信息力度;加強媒介相關企業(yè)道德教育培訓。增強行業(yè)對面向學生發(fā)布媒介相關內容的重視度;增設針對預防治療媒介依存癥的相關機構。譬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都鎮(zhèn)灣鎮(zhèn)衛(wèi)生院通過走訪以及材料調研,發(fā)現疑似媒介依存癥的少年兒童占比30%。鎮(zhèn)衛(wèi)生院迅速增設專門科室,組織培訓相關治療工作人員,同時與學校對接,開展醫(yī)療關愛,針對學生出現的媒介依存癥苗頭,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方案,及時進行對應預防治療。

呵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是延續(xù)美好明天的希望所在。讓我們攜手警惕“媒介依存癥”,畢竟,呵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就是呵護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譚楓蕓(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都鎮(zhèn)灣鎮(zhèn)人民政府)

責編:袁莉莉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